非线性信道模型及其仿真pdf下载pdf下载

非线性信道模型及其仿真百度网盘pdf下载

作者:
简介:本篇主要提供非线性信道模型及其仿真pdf下载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3
pdf下载价格:0.00¥

免费下载


书籍下载


内容介绍

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卫星信道建模与均衡技术是卫星通信领域的关键技术。研究该技术有助于提高卫星通信系统业务的可行性与质量。本书以卫星通信信道为研究对象、以卫星通信信道的非线性为立足点,开展非线性信道模型建立与均衡技术研究。
本书适合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等学科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研究人员和研究生阅读。

目录

目录
第1章绪论

1.1卫星信道建模研究

1.1.1信道单状态模型

1.1.2信道多状态模型

1.1.3Ka波段卫星信道统计特性

1.1.4卫星信道模拟仿真研究

1.2卫星信道均衡研究

1.3本书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第2章卫星信道模型建立的理论基础

2.1卫星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

2.2卫星通信链路的基本参数

2.3卫星信道分层传播特性

2.3.1外层空间

2.3.2散逸层、热层与中间层

2.3.3平流层与对流层

2.4经典的卫星信道模型

2.4.1常用的概率分布函数

2.4.2经典的卫星信道模型

2.5卫星信道的统计特性参数

2.5.1一阶统计特性

2.5.2二阶统计特性

2.5.3多普勒功率谱

2.6卫星信道模型仿真方法

2.6.1有色高斯噪声的产生方法

2.6.2多普勒系数及多普勒频率的计算方法

2.6.3多普勒相位的计算方法

2.6.4经典的信道模型仿真实现方法

参考文献

第3章卫星信道多状态Markov链模型

3.1卫星信道2状态Markov链模型

3.2卫星信道3状态Markov链模型

3.2.1大气环境信道模型

3.2.2地面环境信道模型

3.2.3卫星信道3状态Markov链模型

3.2.4卫星信道3状态Markov链模型统计特性

3.2.5卫星信道3状态Markov链模型仿真方法

3.3信道5状态Markov链模型

3.3.1信道5状态Markov链模型

3.3.2仿真验证

3.4信道6状态Markov链模型中断概率

3.4.1信道6状态Markov链模型分析

3.4.2仿真验证

3.5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和模糊聚类法的卫星信道模型

3.5.1卫星信道建模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3.5.2卫星信道的状态数分析

3.5.3卫星信道多状态Markov链模型

3.5.4仿真验证

参考文献

第4章基于不同背景下的非线性卫星信道模型

4.1非线性卫星信道模型

4.1.1行波管放大器模型

4.1.2群时延模型

4.2高斯噪声背景下非线性卫星信道模型与均衡系统

4.2.1非线性卫星信道Wiener模型和Hammerstein
模型

4.2.2仿真验证

4.3α稳定分布噪声背景下非线性卫星信道模型与均衡系统

4.3.1α稳定分布模型

4.3.2非线性卫星信道的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
模型

4.3.3仿真验证

4.4基于行波管放大器和群时延的非线性卫星信道建模算法

4.4.1线性群时延滤波器设计

4.4.2行波管放大器非线性和群时延的组合效应

4.4.3基于信道先验信息的非线性信道模型

参考文献

第5章基于多小波和回声状态网络的非线性信道盲均衡算法

5.1非线性卫星信道Volterra盲均衡系统

5.1.1TWTA的非线性对调制信号的影响

5.1.2基于非线性滤波器的盲均衡算法

5.1.3Volterra盲均衡算法

5.1.4基于平衡正交多小波双变换的非线性盲均衡算法

5.1.5仿真验证

5.2基于多小波神经网络的非线性盲均衡算法

5.2.1神经网络模型

5.2.2基于多小波神经网络的非线性盲均衡算法

5.2.3仿真验证

5.3基于支持向量机和神经网络的非线性盲均衡算法

5.3.1支持向量机基础

5.3.2支持向量机回归原理

5.3.3基于空间分集支持向量机的多小波神经网络
盲均衡算法

5.3.4仿真验证

5.4基于混沌算法优化的双神经网络盲均衡算法

5.4.1混沌算法基础

5.4.2混沌优化过程

5.4.3基于混沌算法优化多小波双神经网络的非线性盲
均衡算法

5.4.4仿真验证

5.5基于Volterra滤波回声状态网络结构和PCA
的均衡算法

5.5.1回声状态网络

5.5.2平均状态熵回声状态网络

5.5.3信道均衡原理

5.5.4仿真验证

参考文献

第6章非线性Volterra信道盲均衡算法

6.1非线性信道自适应均衡算法

6.1.1非线性信道自适应均衡模型

6.1.2非线性信道自适应均衡算法

6.2基于Volterra均衡器改进结构的非线性信道均衡算法

6.2.1非线性信道Volterra均衡器改进结构

6.2.2仿真验证

6.2.3计算复杂度

6.3基于线性MMSE的非线性信道Turbo盲均衡算法

6.3.1系统描述

6.3.2基于线性MMSE的非线性信道VolterraTurbo
均衡算法

6.3.3基于线性MMSE的迭代盲均衡算法

6.4基于非线性Volterra信道的线性频域Turbo均衡算法

6.4.1循环模型中的可用符号

6.4.2频域非线性Volterra信道模型

6.4.3线性频域VolterraMMSE均衡器

6.4.4仿真验证

6.5基于最大相关熵Volterra滤波器非线性信道均衡稳态
算法

6.5.1算法理论

6.5.2VolterraCMCC算法

6.5.3稳态性能

6.5.4仿真验证

6.6基于模糊神经网络控制的复数神经网络多项式Volterra
信道盲均衡算法

6.6.1模糊神经网络算法

6.6.2复数神经多项式网络算法

6.6.3模糊神经网络控制的复数神经多项式Volterra
信道盲均衡算法

6.6.4仿真验证

参考文献

第7章卫星MIMO信道Markov链模型及分子
MIMO信道机器学习模型
7.1SISO和MIMO信道增强2状态Markov链模型

7.1.1改进的增强2状态Markov链模型

7.1.2测试分析

7.2LMSMIMO信道经验随机Markov链模型

7.2.1LMSMIMO信道Markov链模型

7.2.2测量设置

7.2.3模型生成

7.2.4小尺度衰落信道LMSMIMO模型验证

7.3分子MIMO信道机器学习模型

7.3.1系统模型

7.3.2分子MIMO信道模型

7.3.3仿真验证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由第2章可知,建立卫星信道模型通常是从接收信号包络或功率的角度出发,采用统计模型对信道传输特性进行描述[12]。在传统的信道建模中,研究者们往往只考虑一两种因素对信道传输特性的影响,建立特定条件下服从某种统计特性的信道模型。然而,在实际的卫星通信中,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多种外界因素影响,从而产生不同程度的衰减。另外,卫星与接收终端的相对运动,会使信号传输环境不断发生变化,信道传输特性也随之发生变化。此时基于某种统计特性的信道模型已无法描述这种不断变化的信道特性。因此,需根据信号传输环境的动态性对信道状态进行划分,使信道状态与传输环境相对应,由不同的统计特性来表征不同的信道状态,建立相应的模型并设置模型参数。同时,考虑到信道状态随接收终端实际环境变化发生的转换,需建立广域环境下的卫星信道模型[36]。
经典的C.Loo信道模型、Suzuki信道模型、Corazza信道模型以及Lutz信道模型都是基于地面移动环境中的多径衰落和阴影衰落建立的,没有考虑大气传播衰落因子对信号传输的影响。随着卫星通信系统工作频率的不断提高,信号受大气中各种天气条件的影响愈加明显[710]。为了能够更加全面地描述卫星信道传输特性,需综合考虑大气传播环境与地面移动环境下卫星信道建模问题。
3.1卫星信道2状态Markov链模型
在研究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时,要先分析信道特性再对其进行建模[11]。卫星信道模型分为单状态模型与多状态模型两类[1214]。单状态模型是假设接收信号的包络或功率服从某种固定参数的统计概率分布[15,16]。如果用不同的概率密度或不同参数设置的某种概率分布来描述多种不同的环境状态,就可建立多状态信道模型[1719]。验证一个信道模型准确性的最有效方法是将模型的统计特性与在实际环境下所测数据的统计特性进行对比。在保证模型准确性的前提下,模型实现的复杂度要尽可能低[20]。当前,此领域国内外研究的主要技术差距在于缺乏测试数据的分析与建模,无法为实际信道环境提供模型和参量。因此,本节是在哈尔滨工业大学通信研究中心测量的Iridum系统实验数据基础上,针对单状态模型与多状态模型的差异,介绍了一种2状态Markov链模型并利用实际信道环境进行了模型参数拟合。
通过对哈尔滨工业大学通信研究中心测量的Iridum系统实验数据分析知,卫星移动通信的主要衰落机制是地面阴影效应[21]。在轻微阴影环境下(例如,路旁有一些电线杆,偶尔出现树木或低密度林区)衰落服从Rice分布,Rice因子为8dB。但当移动终端移动在相对密度较高的森林地区、小村庄或狭窄街道时,信号衰减明显,高达20~40dB。特别是当移动终端不可避免地要穿过一些地形多样的物理环境(例如,郊区、城市和开阔地区)时,信号衰减更加明显。因此,传播路径中会存在阴影和无阴影两种情况,只是比例不同。
1. 地面环境卫星信道2状态Markov链模型
考虑到单状态模型仅能描述单信道环境,而多状态模型参量多、仿真复杂度高,本节介绍了一个广域环境下包含“理想状态”与“非理想状态”的两状态信道模型。“理想状态”定义为通信链路不受阴影或仅受到轻微阴影影响的状态,此时通信不会被打断。“非理想状态”定义为通信链路受到严重阴影影响的状态,此时出现通信被打断的情况。总接收信号包络的概率密度函数(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 PDF)为


f(r)=pgfg(r)+pbfb(r)(3.1.1)


式中,pg为信道为“理想状态”的概率; pb为信道为“非理想状态”的概率; fg(r)为“理想状态”下信号包络的概率密度函数; fb(r)为“非理想状态”下信号包络的概率密度函数。
1) “理想状态”信道统计特性
当信道为“理想状态”时,接收信号不受阴影影响或仅直视分量受轻微阴影影响,通信不会被打断。此时,可利用C.Loo模型描述信道特性。接收信号包络的概率密度函数为


fg(r)=rb02πσ20∫∞01zexp-(lnz-mLN)22σ20-(r2+z2)2b0·I0rzb0dz(3.1.2)


式中,b0为多径散射的平均功率; mLN和σ20分别为直射分量lnz的均值与方差; I0(·)为第一类修正的零阶贝塞尔函数。
“理想状态”下,接收信号包络r的累积分布函数(Cumulative Distribution Function, CDF)为


Fg(R)=Pr(r=rb02πσLN·∫R0∫∞0ry·

exp-(r2+y2)2b0-(lny-mLN)22σLN·I0ryb0dydr
=1-∫∞0Q1yb0,Rb012πσLNyexp-(lny-mLN)22σLNdy(3.1.3)


式中,Q1(a,b)=∫∞bz·exp-z2+a22·I0(az)dz表示为第一步Marqum函数。
2) “非理想状态”信道统计特性
当信道为“非理想状态”时,通信链路受到严重的阴影或全阴影衰落的影响,会出现通信被打断的情况。此时,利用Corazza模型描述信道特性[16]。Corazza模型中接收信号的多径分量和直射分量都受到阴影衰落影响,因此接收信号包络r的概率密度函数为


fg(r)=r2πσ20σL·∫∞01y3·exp-(r/y)22σ20-(lny-mL)22σLNσ2L·I0rρyσ20dy(3.1.4)


式中,σ20为多径散射的平均功率; ρ为直视分量的幅度; mL为直视分量的平均值; σL为直视分量的标准差。
“非理想状态”下,接收信号包络的累积分布函数为


Fg(R)=∫R0f(r)dr=12πσ20σ3·
∫R0ry3·∫∞01y3·exp-(r/y)2+ρ22σ20-(lny-mL)22σ2L·

I0rρyσ20dydr(3.1.5)


式中,K=ρ2/(2σ20)为Rice因子,并归一化接收信号功率ρ2+2σ20=1,则“非理想状态”下的累积分布函数为


Fb(r)=2(K+1)σ32πexp(-K)·
∫R0r∫∞01y3·exp-(K+1)r2y2-(lny-mL)22σ2L·

I02rK(K+1)ydydr(3.1.6)


上述分析表明,信道2状态模型的概率密度函数和累计分布函数都是b0、mLN、σLN、K、mL、σL的函数。因此,通过调整以上参量,该模型可以表征不同信道环境下卫星移动信道的衰落特性。

前言/序言

前言
随着信息全球化速度的加快,互联网、数据多媒体通信以及视频、音频业务的增长,通信个体化、机动性及无覆盖需求的增加,卫星通信正利用通信距离远、通信费用与距离无关、覆盖面积大、不受地理条件限制、通信频带宽、传输容量大、适用于多种业务传输等优点,向具有其独特优势的方向发展。然而,卫星通信系统所能提供业务的可行性与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移动终端与通信卫星间信道特性的影响。为了研究这些影响,可以采用能够反映卫星信道真实特性的信道模型,这是一个有效可行的解决方案。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只有建立贴近卫星信道实际特性的信道模型,才能揭开卫星信号在信道传输过程中产生衰落、畸变或失真的机制,也才能进一步研究消除卫星信号衰落、畸变或失真的方案。脱离卫星通信环境或对其考虑不周都很难设计出有效的方案。
本书作者及其团队多年来以卫星通信信道为研究对象、以卫星通信信道的非线性为立足点,开展非线性信道模型建立与均衡技术研究。本书是点滴研究成果的汇集,主要涉及卫星信道模型及建立在信道模型基础上的均衡理论、技术与应用等研究内容,形成了从卫星信道建模到卫星信道均衡的理论与技术成果体系,体现了内容的先进性、实用性和系统性,层次分明、可读性强,有助于读者理解和掌握相关理论。全书由7章组成。第1章在分析卫星通信质量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卫星信道建模和均衡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从系统论视角出发,提出了研究内容。第2章简要分析了卫星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基本参数、卫星信道分层传播特性、经典的卫星信道模型及二阶统计特性参数、卫星信道模型仿真方法等内容。第3章分析了大气环境与地面环境下卫星信道状态,建立了卫星信道多状态Markov链模型并进行了仿真。第4章针对卫星内部行波管放大器及群时延引起的非线性,建立了高斯噪声和α稳定分布噪声背景下非线性信道模型及基于行波管放大器和群时延联合效应的非线性信道模型,通过仿真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第5章和第6章利用已建立的非线性信道模型,将各种新颖技术融入均衡技术中,研究了非线性信道均衡算法,并验证了算法的性能。第7章以卫星MIMO信道和分子MIMO信道为研究对象,分析了MIMO信道多状态Markov链模型和机器学习模型及仿真方法。
本书成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673222)、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09410)、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大项目(13KJA510001)、江苏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基金(08KJB510010)、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二期“信息与通信工程”等项目资助。其中的一些成果已经陆续在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和期刊上发表,同时本书也吸收了一些优秀著作、学术论文和诸多相关作者的成果,引用的部分已在书中注明出处。本书成果反映了卫星通信关键技术研究的最新动态和前沿趋势。
与本书作者共同研究的人员有: 张秀再、韩迎鸽、饶伟、杨超、廖娟、丁锐、季童莹、胡苓苓、黄伟、孙静、丁雪洁、王卫、徐文才、李宝鸽、赵卫娟、柏鹤、袁涛、章涛、徐冉、姚超然等。本书的出版得到了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向参与本书成果研究的人员、本书所引用成果的作者及清华大学出版社,表示诚挚的谢意!
由于作者水平和经验有限,本书的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有待进一步完善,不当之处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郭业才
2018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