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问——AI工程师面试宝典pdf下载pdf下载

深度学习问——AI工程师面试宝典百度网盘pdf下载

作者:
简介:本篇主要提供深度学习问——AI工程师面试宝典pdf下载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12
pdf下载价格:0.00¥

免费下载


书籍下载


内容介绍

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地描述了深度学习的基本理论算法及应用。全书共14章,第1~3章论述了数学基础、机器学习基础和深度学习基础;第4~7章介绍了一些经典网络及计算机视觉领域中常用的CNN、RNN、GAN等网络结构技术;第8~9章介绍了深度学习在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目标检测及图像分割两大应用;第10~14章介绍了计算机视觉领域主要的优化方法及思路等,包括迁移学习、网络架构及训练、网络优化技巧、超参数调整及模型的压缩和加速等。本书凝聚了众多一线科研人员及工程师的经验,旨在培养读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扩展问题的能力。

本书内容取材于编者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总结的知识点及各大公司常见的笔试、面试题。本书可为高等院校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人工智能、控制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及教学人员提供参考,也可为相关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提供思考方向,还可为深度学习及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初、中级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参考,尤其适合需要查漏补缺的应聘者及提供相关岗位的面试官阅读。


作者简介

谈继勇 主编
南方科技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在读),现任瀚维智能医疗技术总监,深圳工信局专家库专家,兼任南方科技大学、四川大学研究生企业导师,南方科技大学和瀚维智能医疗联合实验室副主任,北京探工所特聘技术专家,曾先后在中科院信工所、香港中文大学(深圳)、FOXCONN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实验室、顺丰科技等单位任职。主要专注于智能感知与控制、实时智能与计算机视觉方向的研究,主持/主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重点研发计划、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计划等项目20余项,发表SCI/EI论文2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40余项,获全国发明金奖。
郭子钊 副主编
四川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博士,硕士毕业于四川大学自动化系,主要从事AI芯片、深度学习、行为检测识别、人脸检测识别等相关研究工作。
李剑 副主编
同济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博士,浙江农林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推荐系统、排序学习、凸优化等机器学习领域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发表SCI论文10余篇,曾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省部级奖项。
佃松宜 副主编
日本东北大学博士,四川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自动化系系主任,四川省信息与自动化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专注于先进控制理论与人工智能算法研究、嵌入式计算与实时智能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机器人与智能装备的智能感知与控制技术的研究、工业测控与智能物联的研究。近5年来主持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金、国网总部项目等各类科研项目近30项,累计总经费近2200万元;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SCI/EI检索近40篇,ESI高引论文1篇。参与编撰专著3部(其中英文专著1部),参编国家九五规划教材1部。
王晋东 特邀编委
中科院计算所博士,微软亚洲研究院机器学习研究员,主要从事迁移学习和机器学习方向的研究工作,在IJCAI、CVPR、ICDM、UbiComp、ACMMM、PERCOM、IJCNN、PRICAI、IEEE TNNLS、NEUNET、PRL、PMCJ、IMWUT、IJMLC、ICME、ACM TIST等国际权威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20余篇,多次获得“最佳论文”奖。作品有《迁移学习简明手册》等。
王超锋
上海大学硕士,百度计算机视觉算法工程师,主研图像处理,深度学习等方向。曾多次在国内外各类知名计算机视觉挑战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郭晓锋
中国科学院硕士,爱奇艺算法工程师,主要从事图像处理、深度学习等方向的研究,曾获“2017华为软件精英挑战赛”复赛第6名。
黄伟
华南理工大学硕士,顺丰科技机器人算法工程师,主要从事计算机视觉和自然语言处理方向的研究。曾在相关领域国际期刊、会议上发表论文,并在相关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陈方杰(Amusi)
上海大学硕士,CVer(计算机视觉知识分享和学习交流平台)创始人。
李元伟
国防科技大学硕士,深圳瀚维智能医疗科技公司高级算法工程师,南方科技大学和瀚维智能医疗联合实验室委员,主要从事机器视觉、图像处理及深度学习方向的研究工作,参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图像通信基础》,在IEEE TCSVT、COGN COMPUT等发表学术论文多篇,曾获湖南省/全军优秀硕士论文。
陈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在读),研究方向为无人机智能控制与决策、仿生智能计算。


精彩书评

作者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工作时,对机器视觉有着深入的理解,作者结合实战经验,牵头出版了这本书,这本书将极大地提高深度学习爱好者的理论水平和动手能力。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研究员 张家铭

本书兼顾了理论和实践,循序渐进地阐述深度学习的基本概念及其常用模型,从算法的每一个知识点出发,力求让读者掌握算法的基本原理;同时通过具体的案例,让读者加深对算法的认识,从而更好掌握和使用这些算法。
《Python机器算法》作者 赵志勇

这本书介绍了深度学习领域中常见的问题,这些问题所覆盖的领域较广,看似独立,实际上又有一定的关联性。在实际应用中,这本书可以作为工具书即查即用。
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顺丰科技算法总工程师 吴登禄

本书由浅入深地对深度学习进行了系统性介绍,其中既有算法原理,也有应用实例,可作为初学者的入门读物,也可作为从业者的参考手册。
阿里巴巴高级算法专家,《从零开始构建企业级

推荐系统》作者 张相於

该书比较全面地整理和总结了机器学习领域的相关问题,能帮助读者系统地了解整个领域的知识点。
《TensorFlow:实战Google深度学习框架

(第2版)》作者,知衣科技创始人 郑泽宇


这本书深入浅出,非常适合深度学习初学者阅读。其内容较好地解答了初学者的疑惑,能使读者收获颇丰!
中国科学院助理研究员 蒋仁奎

这是一本兼具广度与深度的书,将深度学习知识框架的全景图呈现在读者面前,能够让读者系统地了解、掌握深度学习的相关知识,从理论到工程实践都有涉及,将人工智能“是什么(概念)、为什么(原理)、怎么做(实践)”三个问题充分地结合了起来。
《机器学习从入门到入职》作者 张威

该书相关内容在GitHub和知乎等平台已经受到了很多网友的关注和认可,为什么?因为其在专业、严谨的基本标准之上,还体现了一个研究者自己学习和总结的真实成果,并结合了专业社区平台众多网友的共同努力,此书的实用性是非常突出的,是人工智能与深度学习大体系下很有意义的一本著作。我认为应该大力鼓励这样的图书类型,这样的成书方式也值得赞扬。
亿欧公司副总裁,亿欧智库创始院长 由天宇

《深度学习500问》凝聚了诸位作者在工作、学习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是一本系统介绍深度学习的好书,对于有志从事AI工作或已在AI行业工作的朋友,有很好的指导作用,相信各位读者都能从中受益。
《Python极简讲义:一本书入门数据分析与机器

学习》作者 张玉宏



目录

第1章 数学基础 1

1.1 向量和矩阵 1

1.1.1 标量、向量、矩阵和张量 1

1.1.2 张量与矩阵的区别 2

1.1.3 矩阵和向量相乘的结果 2

1.1.4 向量和矩阵的范数归纳 2

1.1.5 判断一个矩阵是否为正定矩阵 4

1.2 导数和偏导数 5

1.2.1 导数偏导计算 5

1.2.2 导数和偏导数的区别 6

1.3 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6

1.3.1 特征值分解 6

1.3.2 奇异值和特征值的关系 6

1.4 概率分布与随机变量 7

1.4.1 机器学习为什么要使用概率 7

1.4.2 变量与随机变量的区别 7

1.4.3 随机变量与概率分布的联系 8

1.4.4 离散型随机变量和概率质量函数 8

1.4.5 连续型随机变量和概率密度函数 8

1.4.6 举例理解条件概率 9

1.4.7 联合概率与边缘概率的区别和联系 9

1.4.8 条件概率的链式法则 10

1.4.9 独立性和条件独立性 10

1.5 常见概率分布 11

1.5.1 伯努利分布 11

1.5.2 高斯分布 11

1.5.3 何时采用正态分布 12

1.5.4 指数分布 12

1.5.5 Laplace分布 13

1.5.6 Dirac分布和经验分布 13

1.6 期望、方差、协方差、相关系数 13

1.6.1 期望 13

1.6.2 方差 14

1.6.3 协方差 14

1.6.4 相关系数 15

第2章 机器学习基础 16

2.1 基本概念 16

2.1.1 大话机器学习本质 16

2.1.2 什么是神经网络 16

2.1.3 各种常见算法图示 17

2.1.4 计算图的导数计算 17

2.1.5 理解局部最优与全局最优 18

2.1.6 大数据与深度学习之间的关系 19

2.2 机器学习的学习方式 20

2.2.1 监督学习 20

2.2.2 非监督学习 20

2.2.3 半监督学习 20

2.2.4 弱监督学习 20

2.2.5 监督学习模型的搭建步骤 21

2.3 分类算法 22

2.3.1 常用分类算法的优缺点 22

2.3.2 分类算法的评估方法 23

2.3.3 正确率能否很好地评估分类算法 25

2.3.4 什么样的分类器是最好的 26

2.4 逻辑回归 26

2.4.1 回归的种类 26

2.4.2 逻辑回归适用性 27

2.4.3 逻辑回归与朴素贝叶斯的区别 27

2.4.4 线性回归与逻辑回归的区别 27

2.5 代价函数 28

2.5.1 为什么需要代价函数 28

2.5.2 代价函数作用原理 28

2.5.3 常见代价函数 30

2.5.4 为什么代价函数要非负 31

2.5.5 为什么用交叉熵代替二次代价函数 31

2.6 损失函数 32

2.6.1 什么是损失函数 32

2.6.2 常见的损失函数 32

2.6.3 逻辑回归为什么使用对数损失函数 34

2.6.4 对数损失函数如何度量损失 34

2.7 梯度下降法 35

2.7.1 梯度下降法的作用 36

2.7.2 梯度下降法的直观理解 36

2.7.3 梯度下降法算法描述 37

2.7.4 梯度下降法的缺点 38

2.7.5 如何对梯度下降法进行调优 38

2.7.6 随机梯度下降和批量梯度下降的区别 38

2.7.7 各种梯度下降法性能比较 40

2.8 线性判别分析 40

2.8.1 LDA思想总结 40

2.8.2 图解LDA核心思想 41

2.8.3 二类LDA算法原理 41

2.8.4 LDA算法流程总结 42

2.8.5 LDA和PCA的异同 43

2.8.6 LDA的优缺点 43

2.9 主成分分析 43

2.9.1 图解PCA核心思想 43

2.9.2 PCA算法推理 44

2.9.3 PCA算法流程总结 45

2.9.4 PCA思想总结 46

2.9.5 PCA算法的优缺点 46

2.9.6 降维的必要性及目的 46

2.9.7 KPCA与PCA的区别 47

2.10 模型评估 47

2.10.1 模型评估常用方法 48

2.10.2 误差、偏差和方差的区别和联系 48

2.10.3 为什么使用标准差 49

2.10.4 经验误差与泛化误差 50

2.10.5 图解欠拟合与过拟合 50

2.10.6 如何解决欠拟合与过拟合 52

2.10.7 交叉验证的主要作用 52

2.10.8 理解K折交叉验证 53

2.10.9 理解混淆矩阵 53

2.10.10 理解查准率与查全率 53

2.10.11 理解ROC与AUC 54

2.10.12 如何绘制ROC曲线 55

2.10.13 如何计算TPR和FPR 56

2.10.14 如何计算AUC 58

2.10.15 直观理解AUC 58

2.10.16 ROC评估分类器 60

2.10.17 代价敏感错误率与代价曲线 60

2.10.18 比较检验方法 61

2.11 决策树 61

2.11.1 决策树的基本原理 62

2.11.2 决策树的生成过程 62

2.11.3 决策树学习基本算法步骤 62

2.11.4 决策树算法的优缺点 63

2.11.5 决策树和熵的联系 63

2.11.6 熵的概念及定义 63

2.11.7 理解信息增益 64

2.11.8 决策树中熵、条件熵和信息增益的联系 64

2.11.9 决策树算法中剪枝的作用及策略 65

2.12 支持向量机(SVM) 65

2.12.1 什么是SVM 65

2.12.2 SVM能解决的问题 66

2.12.3 核函数特点及其作用 67

2.12.4 SVM为什么引入对偶问题 67

2.12.5 如何理解SVM中的对偶问题 67

2.12.6 常见的核函数 69

2.12.7 SVM的主要特点 69

2.12.8 SVM的主要缺点 70

2.12.9 逻辑回归与SVM的异同 70

2.13 贝叶斯分类器 72

2.13.1 贝叶斯分类器的基本原理 72

2.13.2 朴素贝叶斯分类器 72

2.13.3 举例理解朴素贝叶斯分类器 73

2.13.4 半朴素贝叶斯分类器 75

2.13.5 极大似然估计和贝叶斯估计的联系与区别 75

2.13.6 极大似然估计原理 76

2.13.7 图解极大似然估计 76

2.14 EM算法 77

2.14.1 EM算法的基本思想 77

2.14.2 EM算法推导 77

2.14.3 图解EM算法 78

2.14.4 EM算法流程 79

2.15 降维和聚类 79

2.15.1 图解为什么会产生维数灾难 79

2.15.2 怎样避免维数灾难 83

2.15.3 聚类和降维 83

2.15.4 聚类算法优劣的衡量标准 84

2.15.5 聚类和分类 85

2.15.6 聚类算法的性能比较 85

2.15.7 4种常用聚类方法比较 85

第3章 深度学习基础 89

3.1 基本概念 89

3.1.1 神经网络的类型 89

3.1.2 神经网络的常用模型结构 92

3.1.3 深度学习和机器学习的区别与联系 93

3.1.4 为什么使用深层表示 93

3.1.5 深度学习架构分类 94

3.1.6 如何选择深度学习开发平台 94

3.2 神经网络计算 95

3.2.1 前向传播和反向传播 95

3.2.2 如何计算神经网络的输出 96

3.2.3 如何计算卷积神经网络输出值 97

3.2.4 如何计算池化层输出值 100

3.2.5 反向传播实例 101

3.2.6 神经网络更“深”的意义 104

3.3 激活函数 104

3.3.1 为什么需要激活函数 104

3.3.2 为什么激活函数需要非线性函数 105

3.3.3 常见的激活函数及其图像 105

3.3.4 常见激活函数的导数计算 107

3.3.5 激活函数有哪些性质 108

3.3.6 如何选择激活函数 108

3.3.7 为什么tanh收敛速度比sigmoid快 109

3.3.8 Relu激活函数的优点 109

3.3.9 理解Relu激活函数的稀疏激活性 109

3.3.10 什么时候可以用线性激活函数 109

3.3.11 softmax函数的定义及作用 110

3.3.12 softmax函数如何应用于多分类 110

3.4 BATCH SIZE 112

3.4.1 为什么需要Batch Size 112

3.4.2 如何选择Batch Size值 112

3.4.3 调节Batch Size对训练效果的影响 113

3.4.4 在合理范围内增大Batch Size的好处 113

3.4.5 盲目增大Batch Size的坏处 114

3.5 归一化 114

3.5.1 理解归一化含义 114

3.5.2 归一化和标准化的联系与区别 114

3.5.3 为什么要归一化或标准化 115

3.5.4 图解为什么要归一化 115

3.5.5 为什么归一化能提高求最优解速度 115

3.5.6 归一化有哪些类型 116

3.5.7 局部响应归一化作用 116

3.5.8 局部响应归一化原理 117

3.5.9 什么是批归一化 118

3.5.10 批归一化的优点 118

3.5.11 批归一化算法流程 118

3.5.12 批归一化和组归一化比较 119

3.5.13 权重归一化和批归一化比较 119

3.5.14 批归一化适用范围 120

3.5.15 BN、LN、IN和GN的对比 120

3.6 参数初始化 121

3.6.1 参数初始化应满足的条件 121

3.6.2 常用的几种初始化方式 121

3.6.3 全0初始化带来的问题 121

3.6.4 全都初始化为同样的值 122

3.6.5 初始化为小的随机数 123

3.6.6 用 校准方差 123

3.7 预训练与微调 123

3.7.1 什么是预训练和微调 123

3.7.2 预训练和微调的作用 124

3.7.3 预训练模型的复用 124

3.7.4 预训练和迁移学习 125

3.7.5 微调时网络参数是否更新 125

3.7.6 微调模型的三种状态 125

3.7.7 为什么深层神经网络难以训练 125

3.8 超参数 127

3.8.1 超参数有哪些 127

3.8.2 参数和模型的关系 127

3.8.3 参数和超参数的区别 127

3.8.4 如何寻找超参数的最优值 128

3.8.5 超参数搜索的一般过程 128

3.9 学习率 129

3.9.1 学习率的作用 129

3.9.2 学习率衰减的常用参数 129

3.9.3 常用的学习率衰减方法 129

3.10 正则化 133

3.10.1 为什么要正则化 133

3.10.2 常见正则化方法 133

3.10.3 图解L1和L2正则化 134

3.10.4 Dropout具体工作流程 135

3.10.5 为什么Dropout可以解决过拟合问题 137

3.10.6 Dropout的缺点


前言/序言

推荐序一

计算机技术的加速发展推动了人工智能领域的进步。这几年,人工智能技术蓬勃发展,相信多数人都会思考人工智能技术是否会对自己的工作产生影响。人们关心人工智能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改变我们现在的工作。这些问题的答案取决于人工智能技术本身的发展。

从1956年人工智能元年开始算起,这项技术至今已有64年的历史。不同于以前采用的技术,现在的人工智能是以模拟人类大脑工作方式的人工神经网络和海量数据为驱动力而发展起来的。

这些创新性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但同时也对这个行业的从业者提出了新的挑战。用计算机科学家艾兹格·迪科斯彻的话来说:“机器是否能够思考,与潜水艇是否能够游泳的问题很像。”识别人脸的人工智能不需要和人类采用相同的方法,却会以我们永远无法达到的速度、准确率,以及更低的成本来完成相同的工作。

以人工神经网络为主的技术路线相当于授机器以“渔”,人类工作的主要目的是教会机器如何从数据(经验)中学习,形成机器判断、处理的逻辑,并且从学习中不断进步。相比之下,从前的技术采用的是授机器以“鱼”的方法,直接用编程的方式将判断的逻辑教授给机器。

授机器以“渔”无疑要比授机器以“鱼”困难很多。我们不仅要确保机器能够像人类一样进行判断,还要确保机器能够根据环境变化不断学习。这意味着人工智能从业者不仅要对数据和其背后的行业知识有深刻的理解,同时还要对人工智能技术相关的各种知识有全面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针对具体问题,选择和开发解决问题的工具。

本书给广大读者提供了系统地学习人工智能相关技术的平台。从必须具备的数学基础、机器学习基础、深度学习基础开始,逐步深入到人工智能技术中各种热门的人工神经网络算法,然后结合实际问题,介绍目标检测、图像分割等使用的具体技术。不仅如此,本书还深入讲解了在模型创建和训练过程中,算法优化和参数调整的细节。可以说,本书囊括了深度学习所需要的所有知识体系,是一本行业从业者必备的百科全书。

本书作者谈继勇是南方科技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培养的博士。他从2011年就开始对人工智能进行研究,是这个领域的一员老兵。他在深圳瀚维智能医疗科技公司带领团队研发的多款智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产品都已经或即将进入量产阶段。从这些成绩中可以看出作者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现技术转化的能力。相信阅读本书的小伙伴在实际工作中可以从本书获得许多帮助,让我们一同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做贡献。

周德标

IBM Watson健康大中华区首席运营官

推荐序二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就在《荀子·正名》中提出了智能的概念。今天,在快速发展的数据、算法和算力驱动下,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突破,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随处可见。通过语音助手,我们能够进行预约服务;通过摄像头人脸识别,我们能够进行身份的安全验证;通过增强现实游戏,我们能够与虚拟世界中的物体进行互动;通过对采集的图像视频进行智能选择与美化,我们能够进行更为友好的网络社交。人们不禁会问,是什么在推动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呢?毫无疑问,其根本是人。历史上每个阶段的每个突破都要归功于众多优秀的学者和研发人员的不懈努力。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和教育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极大重视。2017年,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指出:人工智能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应逐步开展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培养复合型人才。

《深度学习500问——AI工程师面试宝典》一书的问世无疑能给广大人工智能从业者和技术研发人员带来福祉。本书全面、系统地对深度学习技术进行了讲解,从深度学习涉及的数学基础和机器学习基础开始,到基础的卷积神经网络、循环神经网络和当前热门的生成对抗网络,再到以目标检测、图像分割两类常用任务来介绍深度学习的应用,内容非常丰富。另外,本书还从面向实际部署的角度,系统讲解了模型迁移、开发工具、网络优化和调参、模型压缩与加速等技术。

希望本书的读者能够学有所成!

葛仕明

中国科学院博士生导师

前 言

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人工智能学科自诞生以来,技术理论不断发展,应用领域不断延伸。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研究的最新趋势之一,可以使具有多个处理层的计算模型实现对多层次抽取数据表征的学习,在智能机器人、图像处理、自然语言处理及语音识别等领域产生了众多应用成果。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及国家政策的支持,人工智能人才需求井喷。大量的研究者将深度学习方法作为首要的研究内容。从事与深度学习相关的工作是一件令人自豪的事情,同时,理解深度学习也是一件神秘和令人兴奋的事情。但深度学习的理论性较强、门槛较高,要理解该领域的知识,读者需要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需要学习统计分析、模式识别等专业领域的知识。很多读者想深入研究又望而却步,因为他们缺乏必要的知识,在知识的深入及迁移上有难以跨越的鸿沟。

在学习深度学习相关知识的时候,我经常通过反复思考某个问题来指导自己,查阅资料并且记录成文,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整理的内容越来越丰富,从问题集开始,逐渐形成了有序且关联的篇章,我将其命名为《深度学习500问》。2018年6月,我陆续将整理的内容上传到GitHub,方便自己远程更新。意外的是,在2018年10月的时候,这些内容突然引起众多阅读者的极大反响,在CSDN、AI科技大本营、量子位、知乎、雷锋网、知识星球等众多一线人工智能类公众号及网站上相互传开。在最开始的两周内,累计星标就超过1万,在GitHub趋势榜的全球月、周排名中多次居首,这些内容成为一份火爆的深度学习方面的资料,可以作为面试秘籍,也可以作为工程实践的辅助查询手册。随后全球有超过万名的老师、学生、研究者及工程师参与到项目中来,通过广大研究者的集思广益,这些内容最终形成了一个更充实、更全面的AI相关知识库。截至2020年7月,《深度学习500问》在GitHub上的累计星标超过4万。我们本着将内容统一化、精细化、准确化的初衷,联合众多读者一起将其完善、修改并成书。参与成书的很多朋友基本都素未谋面,正是对知识的渴望和坚持技术开源的精神,让我们走到了一起,也正是大家的共同努力,才有了本书的出版。

在本书的撰写过程中,我们力求深入浅出,从基础到入门,从进阶到拓展,尽量定性地进行描述,并较为全面地给出思路和阐释。本书旨在向读者介绍知识的同时培养读者的思维方法,通过不断地刨根问底,使读者在实际的研究与开发过程中快速定点、查漏补缺。书中给出了很多经验性的总结,希望可以帮助读者快速解决问题。

读者反馈

为了尽可能满足读者的需要,本书的电子版同步在GitHub上免费发布,感谢在GitHub上提交内容和建议的朋友们。本书的内容参考了大量的论文、博客,感谢这些开源贡献者。由于本书涉及的数学公式比较复杂、内容涵盖面广且编者水平有限,如发现任何问题,欢迎读者通过以下方式联系编者,以便做出改进。

邮箱:scutjy2015@163.com

致谢

首先要感谢中科院葛仕明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张家铭研究员及四川大学佃松宜教授,他们引导我进入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研究领域。感谢鸿海科技集团首席技术官及首席投资官陈杰良博士及富士康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实验室负责人蒋祖力博士,他们为我提供了很多在外交流学习的机会,写这本书的最初想法是在富士康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实验室里萌生的。

同时,感谢CSDN的创始人蒋涛,感谢谢工、谷磊、周翔、许爱艳、王金许等,感谢电子工业出版社的符隆美和其他编辑老师们,他们在我写作的过程中给予我的指点和教诲确保了本书的权威性和严谨性。感谢电子工业出版社组织的作译者交流活动,让我得以认识各领域的专家,例如IBM Watson健康大中华区首席运营官周德标、阿里巴巴高级专家阮威等,我向他们学习了许多专业知识和职业发展的成功奥秘。感谢顺丰科技计算机视觉总工程师宋翔及熊君君等前辈在工作中曾给予我技术指导。

感谢四川大学的师弟师妹们,马丛俊、杨沐杰、覃寓媛、王秋爽、张月龄、税懿、李振阳、何贵为本书制作了很多图表;感谢高日强、刘帅伟、孙洪卫、刘元德、黄钦建、刘畅、李骁丹、杨国峰、梁志成、程泽华、张达峰、乔成磊、徐武民、刘鹏、崔永明、白德乾、袁笛、熊楚原、周迎威、明杰、何建宏、盛泳潘、钟申俊、廖文彤、琚兆学等众多硕士、博士及很多在GitHub上默默贡献的科研工作者和工程师为本书的编写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感谢每一位为本书做出贡献的朋友,我谨以此书作为回礼。

谈继勇